首页 > 营养食谱 > 暑期“三下乡”| 走进周宁:生态文旅融合,青年返乡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

暑期“三下乡”| 走进周宁:生态文旅融合,青年返乡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

2025-09-04 09:28:51

  2025年8月14日,东雨实践队走进福建周宁,实地调研当地在生态保护、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方面的创新实践。从森林保育到文旅开发,从青年返乡到产业融合,周宁正生动演绎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发展理念,绘就一幅生态、产业与人文协同发展的振兴图景。

  (图一 东雨队员们在浦源村的合照)

  实践队首站抵达周宁县浦源村。清澈溪流中锦鲤悠然游动,这里是拥有800年历史的鲤鱼溪所在地。浦源镇团委何晓玲介绍,南宋郑氏迁居此地后开创“护鱼治水”生态传统——通过鲤鱼净化水质、禁捕族规和独特鱼葬文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。1988年,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考察时指出,“鲤鱼溪有文化有传统,可以发展旅游产业”。如今,传统仪式与灯光秀、汉服体验、明清古街相融合,形成文旅新业态,切实带动村民增收。

  (图二 许神球讲述创业经历)

  (图三 东雨队员们学习创业经验的合照)

  在鲤鱼溪“青年之家”,返乡创业青年许神球分享了其创办“云端壹号”民宿的经历。他放弃城市工作,回归家乡打造集住宿、创业孵化与文化传播为一体的综合平台。乡村图书馆、共享茶室、文创农产品展区……这里不仅是游客驿站,更是社区文化客厅。许神球的实践印证了“要让愿意留在乡村的人留得安心,让愿意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”的深切嘱托。

  (图四 东雨队员们与后洋村张书记了解脱贫历程)

  随后,队伍走进后洋村。村支部书记介绍,该村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,发展金线莲、黄精等中药材种植和蜜蜂养殖,让村民共享生态红利。同时依托自然优势,大力发展多肉产业,引进上百种珍稀品种,打造“后溪多肉墙”等网红景观,探索“多肉+文旅”融合模式。“胖咖”多肉主题咖啡阅读店更成为休闲打卡地,实现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。

  (图五 东雨队员们参观“三库”基地)

  (图六 东雨队员们参观“三库”基地)

  最后一站,团队探访周宁“三库”生态文明实践基地。1989年,习近平同志在此提出“森林是水库、钱库、粮库”的“三库”理念。三十余年来,“三库”内涵不断拓展,新增“碳库”维度,持续推动生态价值转化。在黄振芳家庭林场,三棵习近平总书记亲手种下的杉树已蔚然成林。黄家三代人坚守绿化事业,真正实现“绿了荒山白了头”的绿色传承。

  从千年鲤鱼溪到青年创业热土,从“三库”生态实践到多肉特色产业,周宁的振兴之路深刻表明:生态是发展根基,文化是内在灵魂,人才是关键动力。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,每一份努力都在为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写下生动注脚。(撰稿:东雨实践队 张子熙)

营养食谱推荐